白坭鄉駐村干部在村民家中召開“壩壩會”商討人居環境整治事宜
走進北川羌族自治縣白坭鄉,青山疊翠,碧水潺潺,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和美鄉村畫卷徐徐展開。在大方嶺村的禹珍生態黑豬仔豬繁育場,1300余頭川藏黑豬仔正在智能化養殖系統中健康成長,這種具有抗逆性強、肉質細嫩等特點的生態黑豬,已成為當地特色農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該繁育場圈舍面積近5000平方米,配備齊全的欄架、料線、水路、環控、清糞等智能化系統。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養殖場通過糞污資源化利用系統,將豬糞轉化為有機肥料,用于周邊果園和農田,形成了“養殖-肥料-種植”的生態循環產業鏈,實現生態與經濟雙重效益的協同增長。
為拓寬銷售渠道,大方嶺村還巧妙借助“刨湯節”“壩壩宴”“文藝展演”等文化活動,邀請村民、游客圍坐在一起共同品嘗新鮮豬肉的美味。同時,在文化活動現場,舉辦農產品交易集市,擺滿由黑豬肉制成的臘肉香腸,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選購。
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人居環境整治也成效顯著。走在白坭鄉街道,映入眼簾的是整潔平坦的鄉村道路,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枯枝雜草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栽種整齊的花草和新建的花園。小廣場上,老人們三五成群在樹蔭下納涼,孩子們追逐嬉戲,鄰里之間開心地拉著家常,一派和諧景象。這份變化,源于白坭鄉對重點區域的系統整治。鄉村黨員干部、網格員、保潔員等對背街小巷、集貿市場、村道沿線等進行集中清理,衛生死角、雜物堆積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村莊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在基礎設施方面,新建場鎮停車場1處,新增停車位12個;新增綠地面積500平方米,并對原有綠植進行補栽養護,提升綠化覆蓋率和景觀效果,“推窗見綠、移步見景”已成為現實。
整治不僅是“做干凈”,更要“管長久”。白坭鄉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推進“黨員聯戶”機制,將全鄉1335戶群眾全部納入網格體系,57名網格員和10支黨員志愿服務隊深入開展環境整治宣傳,通過廣播喇叭、入戶講解、志愿服務等方式,提升群眾參與度、增強責任感。群眾的態度悄然轉變,越來越多村民主動加入環境維護中來,房前屋后的衛生靠自己,公共區域的秩序齊守護。
“現在我們鄰里約好輪流打掃路邊,共同維護村里的環境。環境好了,住著舒服,心情也好。”村民楊大爺說。
路更干凈了,綠更多了,鄰里更親了……近年來,白坭鄉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在“干”“建”“管”“帶”上持續發力,不斷推動鄉村從“看得見的整潔”向“感受得到的宜居”邁進,群眾的生活質量在變化中穩步提升,鄉村振興的底色愈發厚重。
如今的白坭鄉,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讓鄉村振興的成果看得見、摸得著。在這里,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美好愿景正在變為現實,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寫下了生動注腳。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