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巴蜀”進基層百場巡回宣講活動走進梓潼
基層理論宣講大賽
專家授課
●構建“年初有計劃、會前有方案、學中有研討、會后有宣傳、向上有報告、向下有通道、同級有旁聽、年終有總結、學習有保障、工作有考核”的閉環管理體系。
●實施青年理論人才培養計劃,培養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年輕宣講隊伍,打造“兩彈一星”精神宣講團特色品牌。
近年來,梓潼縣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機制保障、隊伍建設、品牌打造,以聚合“硬實力”“軟實力”“影響力”為有力抓手,持續推動理論工作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
□趙佼蛟 任晨華 記者 劉曉東 文/圖
健全機制夯實理論工作硬實力
梓潼縣堅持把加強理論武裝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健全完善工作機制,為理論武裝工作走深走實走心提供堅實保障。
完善“第一議題”機制。明確黨委(黨組)會、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黨組織“三會一課”和其他重要會議的“第一議題”制度性,在安排部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時強調“第一議題”制度,并在日常工作督導中檢查制度落實情況。
完善理論學習中心組機制。構建“年初有計劃、會前有方案、學中有研討、會后有宣傳、向上有報告、向下有通道、同級有旁聽、年終有總結、學習有保障、工作有考核”的閉環管理體系,確保理論學習規范有序。
完善跟蹤問效機制。充分發揮學習秘書作用,嚴把學習質量關,規范學習流程,突出理論深度,嚴格學習紀律,做到專題會議專門開。嚴格落實列席旁聽制度,將其作為評價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重要依據,注重結果運用,實現真列席、真指導、真見效,并堅持每年通報學習情況,督促整改落實。
鍛造隊伍創優理論工作軟實力
梓潼縣緊緊圍繞培育優秀理論人才隊伍,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從愛才、招才、助才三個維度發力,打造梯次人才隊伍。
“愛才重才”,吸收本土人才。全面摸排全縣社科人才資源,建立本土社科人才數據庫并動態更新。通過“文昌社科菁英”評選活動,遴選出10名優秀社科理論人才納入全縣“文昌菁英”管理,建立成長檔案,定期開展活動提升其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設立專項獎勵基金,搭建交流平臺,鼓勵參與重大課題研究和理論宣講。
“招才聚才”,聘請專業人才。發揮品牌效應,通過柔性引進、短期聘任等方式,邀請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梓授課,已邀請《百家講壇》講師王炳林教授、《蜀道文化》研究專家蔡東洲教授等12批次知名學者。同時通過新媒體平臺宣傳活動成效,擴大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助才育才”,培養年輕人才。實施青年理論人才培養計劃,通過“以賽促訓”“以講促學”等方式,培養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年輕宣講隊伍。舉辦2屆基層理論宣講大賽,挖掘培養28名優秀宣講人才,遴選9名向省市推薦,其中9名榮獲全市宣講大賽1等獎2個、2等獎3個,梓潼縣榮獲全市優秀組織獎3次并被通報表揚,范恒被授予“四川省十佳金牌宣講員”稱號。建立“導師帶徒”制度,助力青年宣講員快速成長。
擦亮品牌壯大理論工作影響力
梓潼縣秉承傳播黨的好聲音、提升基層干群理論素養的理念,創新形式載體,深入推進基層理論宣講工作,打造“兩彈一星”精神宣講團特色品牌。
高規格組建優質宣講隊伍。由參與“兩彈一星”研制的老領導、老專家、親歷者,地方文化、文物、歷史、文藝專家以及省市獲獎的優秀宣講員、講解員等50余人組成專兼職宣講隊伍,宣講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宣講“兩彈一星”的精神內涵。
高質量構建特色宣講體系。自2019年組建以來,宣講團不斷深挖“兩彈一星”紅色文化資源和內涵,將其與黨性教育深度融合,開展系列訪談活動,收集大量文字、圖片、影像資料,為理論宣講奠定堅實史料基礎。
高標準打造宣講教育基地。在人才引進、資金補助等方面給予支持,協調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聘請專家10余人,投入經費50余萬元,完善教學樓、報告廳等基礎設施,打造集培訓、展覽、研學、體驗為一體的宣講教育基地。
讓黨的創新理論入心見行
旗幟指引方向,凝聚力量。
思想理論工作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關鍵路徑。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深入人心,要充分抓住基層群眾的關切點,抓住社會發展的關鍵點以及群眾思想情感的共鳴點,堅持導向為魂、內容為王、創新為要,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在學懂、弄通、做實理論的基礎上,使理論工作做到既“接天線”又“接地氣”。
梓潼積極推進理論學習、宣傳宣講和研究闡述工作,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開花結果——
科學設置全年各階段學習重點和專題,提升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質效;
緊緊圍繞培育優秀理論人才隊伍,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從愛才、招才、助才三個維度發力,打造梯次人才隊伍;
秉承傳播黨的好聲音、提升基層干群理論素養的理念,創新形式載體,深入推進基層理論宣講工作,打造“兩彈一星”精神宣講團特色品牌。
組建縣委宣講團,開展分眾化、互動化宣講,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城鄉社區、進校園等,這種形式新、接地氣、聚人心的理論宣講,聽眾達3萬余人次,讓黨的創新理論入心見行。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