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絞股藍種植基地勞作
綿陽新聞網訊 盛夏時節,安州區黃土鎮蓮花村70余畝林地濃綠盡染,絞股藍藤蔓交織,生機勃發,預計下月迎來首次豐收。誰能想到,這片去年仍雜草叢生的坡地,如今已成為黃土鎮的絞股藍中藥材種植基地,為鄉村振興寫下新注腳。
近日,記者走進絞股藍種植基地,20余名工人正分工作業:除草、調閥、開管,細密的水溶肥霧均勻噴灑,晶瑩的水珠綴滿絞股藍葉面。據了解,絞股藍鮮藤與干藤折算比例約為7∶1;以三年為一個周期,畝均產值可達1.5萬至2.5萬元。為了讓產量和品質持續穩定,基地針對絞股藍喜陰、需水又怕澇的特性,創新“玉米—油茶—絞股藍”立體套種模式。
基地負責人代文表示,絞股藍喜陰,生長需要足夠的水分,套種的玉米和油茶不僅能給絞股藍提供較為陰涼的生長環境,還能帶來收益。玉米收割之后,玉米稈還能做成肥料回歸土地,為絞股藍帶去營養。通過立體種植,基地在破解遮蔭難題的同時實現“一地三收”。
“去年我們和上海一家公司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代文告訴記者,“訂單農業”不愁銷路,所以計劃擴大規模。“黃土鎮這邊的土質、氣候比較適合絞股藍生長,目前我們已經和幾家種植戶協商好,面積大約2000畝,今年之內就會承包下來。”代文說。
據介紹,基地擴大規模后,2000畝絞股藍預計一個周期年均干藤產量可達1000噸,產值約1500萬元;三年根莖產量2000噸,保底產值1億元。訂單驅動與技術創新雙軌并行,黃土鎮2000畝絞股藍產業版圖正加速成型,為鄉村鋪就持續增收的“綠色銀行”。(楊宸羽 劉雨微 記者 安崢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