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正值三臺縣西平鎮橙子梁村百畝桃園盛果期,紅彤彤的桃子掛滿枝頭,預計產值達30萬元。然而,桃園負責人魏傳武卻喜憂參半:“我們地處偏僻,銷路還沒著落。”
這一困境,很快被三臺縣人大代表肖濤帶領的“數字助農團隊”化解——通過直播帶貨、社區團購和跨境電商,短短一周內,首批5噸桃子便銷往全國,更通過跨境訂單走向東南亞市場。
在得知桃子滯銷后,肖濤迅速組織團隊進駐田間,短視頻組拍攝桃園實況,突出生態種植;直播組設計“云采摘”劇本,邀請網友“認養桃樹”;物流組對接冷鏈企業,確保48小時送達消費者手中。同時,團隊聯動本地社區團購平臺,發起“愛心助農套餐”,僅3天便消化了桃園30%的產量。
這場助農行動背后,是肖濤深耕兩年的鄉村振興實踐。
2012年,肖濤退役后回到家鄉三臺創業,成立了一家食品公司,并通過直播讓更多人了解家鄉的農產品。
2024年,對于肖濤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一年——他當選為縣人大代表。新的身份意味著新的責任與使命,從當選那一刻起,肖濤便深知自己不僅要經營好企業,更要為家鄉的發展、為廣大群眾的利益發聲。
當選人大代表后,肖濤積極履職盡責。他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傾聽群眾的心聲與訴求。在走訪過程中,他了解到許多農戶在農產品種植過程中面臨技術缺乏、銷售渠道狹窄等問題,一些傳統的農業產業由于缺乏創新和資金投入,發展陷入困境。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肖濤在縣人大會議上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建議。
作為人大代表,肖濤在今年的三臺縣兩會上提交了《關于建設鄉村數字人才孵化中心的建議》,提出“每個鄉鎮培育10個本土網紅IP”的目標。目前,他正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項目,已與3家國際物流企業達成合作。
為提高村民們的運營能力,他創辦了培訓基地,目前已開設5期課程,覆蓋短視頻制作、跨境電商運營等內容,累計培養500余名學員。62歲的學員張淑芳學習后,通過直播將自家花生賣到了日本、韓國;返鄉青年李強組建起團隊,帶動周邊鄉鎮萬畝五彩水稻線上銷售。
“我們要讓手機成為新時代的鋤頭。”肖濤介紹,基地采用“數字人直播+真人實操”模式,學員結業后可直接入駐合作MCN機構,“鄉村振興需要既懂土地、又懂屏幕的新農人,下一步,我們還將聯合高校開設‘鄉村振興數字班’,讓更多農副產品走向世界。”
在肖濤的直播間墻上,寫著幾個大字:“流量變銷量,粉絲變鄉親”。這名90后人大代表用最“潮”的方式解最“土”的難題,詮釋著“人民代表為人民”的深刻內涵。當桃農魏傳武看著物流車駛出村口,笑著說:“果子甜,心里更甜!”這或許正是對“數字賦能鄉村振興”最生動的注解。(記者 鄭金容 蔣成林)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