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區城南路公廁
未來十年
●城區公廁新增523座,達到1300余座。
核心目標
●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免費開放、管理有效、衛生文明。
空間布局
●“分區—布點—落地”三級規劃體系。
同時推進
●對建設年代久遠或硬件落后的老舊公廁實施系統性升級改造。
未來10年,綿陽城市里的公共廁所長啥樣?在智能化、人性化升級方面有哪些具體考量?如何化解公廁選址難、維護難等困局?
近日,市住建委組織召開了一場由市區住建、城管等部門參加的全市廁所建設管理現場會,通過“現場參觀+解讀未來十年綿陽公廁規劃”的方式,集中破解公廁智能化升級、人性化服務、選址落地及長效運維等核心議題,帶來綿陽公廁“進化”新思路。
□記者 蘭建春 唐濤 文/圖
智慧+人性化 探尋更多可能性
未來,綿陽的公廁長啥樣?當天的現場會上,一些公廁的智慧化和人性化探索實踐令與會人士印象深刻。
“智慧化”如何實現?
“廁所里不僅配備空調,空氣流通系統也很完善。”在涪城區濱江路雙秀園公廁,有參觀者感嘆。記者了解到,該公廁通過空調與新風設備實現環境溫控與空氣循環,能有效解決異味問題;借助物聯網技術,系統可實時統計人流量、監測空氣質量,對異常衛生狀況進行智能預警;入口處的電子引導屏實時顯示各廁位使用狀態,避免如廁尷尬。門口還配備共享充電寶、自動售貨機等便民設施,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游仙區孔雀公園則采用智慧公廁系統,通過傳感器采集客流量、溫濕度、氣體濃度等數據,結合網關設備與紅外人體感應器,實現數據可視化管理。污水處理系統采用三級厭氧沉淀工藝,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市政管網。
一老一小如廁怎樣更方便?
記者注意到,針對特殊群體需求,涪城區雙秀園公廁特別設置了第三衛生間、兒童馬桶、母嬰護理臺等設施,配備緊急呼救裝置及殘疾人專用廁位,全面覆蓋老、弱、病、殘、孕等群體需求。經開區城南路公廁通過科學設置站式、蹲式、坐式廁位比例,完善無障礙設施,并配套WiFi和手機充電功能,使公廁既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又成為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
街頭公廁融合驛站功能
如何破解“落地難”?
一方面要進一步解決市民如廁難,另一方面,由于鄰避效應等原因,城市公廁增設普遍面臨“落地難”。難題如何破解?觀摩中,游仙區住建局工作人員介紹,在設計孔雀公園公廁時,利用口袋公園外空地,安裝裝配式智慧公共廁所,一步到位解決了落地問題。修建前,提前和社區及周邊居民充分溝通,新建的公廁沒有異味,打掃干凈,也得到了周邊居民的認可。
經開區城南路公廁的思路則是,前期就將公廁建設納入民生實事,從企業發展、居民如廁需求入手,通盤考慮“城市道路、城市休憩場所和街鎮建成區”三類區域的公廁設置標準,廣泛收集群眾意見,最終合理布局建成城南路獨立式公廁,得到周邊居民和企業的認可。
后期維護管理怎么辦?
公廁不僅要建得好,還要管得好,公廁后期維護管理有何妙招?雙秀園公廁探索融合社會資源、社區力量,設置休閑、觀光、經營、社會服務等為一體的綜合區域,將部分收入所得用于公廁維護管理、設施設備提升改造。游仙區孔雀公園建立企業專業運營,推行“定人、定責、定時”開展“星級量化管理”,立足公益基礎,逐步擴大手機充電、廣告嵌入等商業投放,逐步降低公廁運營成本。
智慧公廁不僅便民,也能成為街頭一道景觀。
新公廁建設“路線圖”來了——
記者從當天的會上獲悉,綿陽城區現有公廁800余座,按照市住建委近期編制完成的《綿陽城區公共廁所專項規劃(2022—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期內,綿陽城區公廁數量計劃達到1300余座,在目前基礎上新增523座。
未來10年,這523座公廁將如何打造?《規劃》明確提出,以“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免費開放、管理有效、衛生文明”為核心目標,通過優化城區公廁布局、強化公共服務功能,力爭建設管理水平達到全國領先。
具體實施路徑上,市環衛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嚴格遵循國家及省市“廁所革命”要求,確立“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布局合理、數量充足;升級改造、節能環保”等基本原則,在推進新增公廁建設的同時,對建設年代久遠或硬件落后的老舊公廁實施系統性升級改造,實現環境改善與城市形象提升的雙重目標。
在空間布局方面,《規劃》創新采用“分區—布點—落地”三級規劃體系,明確規劃公共廁所配置標準為:近期按每平方公里建設用地3座的密度設置公廁,遠期目標提升至5座。特別強調增加適老化、適兒化設施配置比例,同步完善便民服務功能。同時加快推進“智慧公廁”建設,構建數字化、精細化、可視化的服務管理體系,充分展現科技城特色。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