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亞健康”這個詞匯愈發頻繁地闖入人們的視野。它如同一個隱藏在暗處的“健康殺手”,悄然影響著眾多人的生活質量。了解亞健康,掌握其健康管理方法,對于提升個體生活品質、預防疾病具有極為關鍵的意義。
亞健康,是一種介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長期處于這種狀態下,人體的免疫力會逐漸下降,對疾病的抵御能力也隨之減弱,大大增加了患上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頸椎病、腰椎病等,還會引發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為何我們會陷入亞健康狀態呢?現代社會的多重壓力是主要“元兇”之一。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長時間的加班熬夜,使得身體和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疲憊的狀態,打亂了人體的生物鐘和正常的生理節律;不良的生活方式也難辭其咎,如長期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或過度節食,營養攝入不均衡;缺乏運動,久坐不動,導致身體機能逐漸衰退;還有吸煙、酗酒、過度依賴電子產品等習慣,都在一步步侵蝕著我們的健康。此外,環境污染、社會競爭激烈、人際關系復雜等因素,也會給人們的心理和生理帶來負擔,誘發亞健康狀態。
面對亞健康的“侵襲”,我們應如何通過科學的健康管理方式,讓身體重回健康之軌。
合理飲食。遵循營養均衡的原則,確保每日攝入充足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類、豆類、蛋類、奶制品)的攝入,減少加工食品、高糖飲料、油炸食品以及高鹽高油食物的攝取。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例如,早餐可以選擇一份全麥面包、一杯牛奶、一份水果和一些堅果,為一天的精力提供充足保障;午餐以主食搭配適量的葷素菜肴,保證營養全面;晚餐則適當清淡,七八分飽即可,有助于減輕腸胃負擔,促進睡眠。
適度運動。每周應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也可以結合力量訓練,如舉重、俯臥撐、仰臥起坐等,增強肌肉力量和骨骼密度。運動不僅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代謝能力,還能促進大腦分泌內啡肽等神經遞質,改善情緒狀態,緩解壓力和焦慮。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和強度,并持之以恒地堅持,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盡量在相同的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保證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晚需要7—9小時的高質量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恢復體力、增強免疫力、穩定內分泌系統。戒煙限酒也是重要的一環,吸煙和過量飲酒會對身體的多個器官造成損害,應盡量減少或避免。同時,要注意用眼衛生,避免長時間連續使用電子設備,每隔一段時間應休息片刻,眺望遠方或閉目養神,緩解眼部疲勞。
心理調適。學會有效地應對壓力和負面情緒,通過冥想、深呼吸、瑜伽、聽音樂、閱讀等方式放松身心,舒緩緊張情緒。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正確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保持心理平衡。當感到心理壓力過大或情緒問題難以自我調節時,及時尋求家人、朋友或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避免心理問題進一步惡化。
定期體檢是早期發現健康問題的“預警器”。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以便及時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發現潛在的健康隱患,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對于一些高危人群,如患有家族遺傳病史、長期處于高壓環境、不良生活習慣嚴重者,更應增加體檢的頻率和針對性檢查項目。
亞健康雖然不是疾病,但卻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示燈”。我們應當正視亞健康問題,通過合理飲食、適度運動、良好生活習慣、心理調適和定期體檢等多方面的綜合健康管理措施,積極主動地調整生活方式,關愛自己的身心健康,讓身體重新煥發活力,遠離疾病的困擾,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和健康的狀態投入到美好的生活中,享受生命的精彩與活力。(江油市中醫醫院 王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