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人員的操控下,ZT-120V無人機平穩升空。
綿陽新聞網訊 出現強降雨天氣后,高效的應急通信保障是提升搶險救災能力的關鍵。近日,中國移動四川綿陽分公司聯合相關技術單位,成功完成了中型復合翼無人機(ZT-120V)的首次試飛測試。
在綿陽北川永昌機場試飛場地,記者看到,在技術人員的操控下,ZT-120V無人機平穩升空,順利完成各項性能測試。該無人機具備長航時、大載荷、抗干擾等特點,可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任務。測試中,無人機成功掛載便攜式應急通信基站、光電紅外吊艙、三維建模吊艙等專業機載設備,模擬在災區快速建立臨時通信網絡,確保救援指揮信息暢通,大幅提升搶險救災效率。
據綿陽移動北川分公司網絡建維中心總監劉杰介紹,當出現自然災害斷水、斷電、斷網時,ZT-120V無人機不僅能快速開展應急通信,進行空中巡查,實時回傳高清影像,還能結合三維建模技術,快速生成災區立體地圖,為救援決策提供精準數據支持。
傳統通信基站往往依賴大型鐵塔或固定設施,但在自然災害中,地面設施可能嚴重損毀,導致通信癱瘓。為此,綿陽移動還配備了單兵背包衛星基站,該基站僅重20公斤,集成衛星通信、無線基站、電源管理及智能控制模塊,支持單人快速部署。
“在極端天氣或自然災害導致地面通信設施受損時,單兵背包衛星基站可在10分鐘內完成半徑0.5公里的基站和WiFi信號覆蓋,確保在暴雨、洪水、地震等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恢復通信,保障救援指揮暢通。”劉杰介紹。
科技賦能讓應急通信更敏捷、更可靠。未來,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深度融合,這一體系將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為防災減災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
綿陽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綿陽移動將持續下沉保障,提升基層應急響應能力,通過配套升級與網絡結構優化,積極探索新技術應用,提升網絡抗災能力,同時加強與政府部門、救援機構、企業等跨部門的協作和溝通,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實現應急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共同構建應急保障共同體。
(記者 唐甜 蔣成林 李媛媛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