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用水,是民生的基本保障,維系著日常生活的便利與安穩。然而,經開區松埡鎮的居民卻長期陷入“用水難”的尷尬境地。
當地居民提供
6月20日,松埡鎮居民向記者提供了一段視頻,視頻里可以看到,水龍頭流出的水十分纖細。“這個水小得都看不到了,這種情況還是發生在2樓。”該居民表示,自2024年9月引入武引水源后,福新社區2樓以上住戶就沒擺脫過水流微弱的困擾,水流量小到連水柱都難以形成。
有居民直言:“自從換了水,2樓以上水壓小,頂樓兩層完全沒水。”還有人無奈表示:“要么沒有水,要么水壓小。”
記者隨機查看居民家中自來水,發現水流并無異常。居民解釋,這是近期降雨充足,取水水源水量增加,水壓才暫時恢復正常。“今天這個水還有點壓力,這兩天下雨河里有水可以抽。”一位居民這樣說。
但記者在松埡鎮隨機走訪后發現,用水難題并非福新社區獨有,整個松埡片區都深受其擾。
“我們住在4樓,日常生活用水、沖廁所都沒有水。”
“從去年開始,隨時水壓小得很,洗衣服做什么都不方便,水壓小洗澡都沒法。”
“我覺得現在合并了,反而吃水更困難。”
而更讓居民難以接受的是6月中旬的持續停水——因高壓線倒塌停電與仙鶴湖水庫取水閥故障,松埡鎮經歷了長達6天的限壓供水。翻看居民群里的停水通知,字里行間都是無奈。
“那天晚上4樓沒有水,等到煮飯時間,跑到我們2樓來接,接了一點沒有水,又跑到1樓來接水,才把飯煮著吃了。”
“我那天中午12點煮飯就沒有水,我就沒吃成。”
“老年人都等到下午或者第二天早上九十點洗澡,晚上就留給上班的人用水,人家回來要洗澡睡覺,群里也給我們發的,讓我們錯峰用水,我說錯峰用水,有時候錯峰都沒有,又怎么辦呢?”
面對困境,居民們迫切希望政府能采取應急措施。“停水應該政府想辦法給我們送點水。”當被問是否有應急保障時,有居民表示:“沒有,沒聽說過。”
為何引入武引水源后反而出現用水難題?經開區住建局副局長肖尤瓊解釋,松埡鎮常住人口約五萬人,供水公司為龍江水務。前期因環保問題,該公司無法自產水,采用協同供水方式,居民反映的水壓低,實則是水量存在缺口。
“水壓小肯定是因為水量不足,水量足了水壓自然就上去了。2020年的時候,因為環保要求,就把松埡地下取水的飲用水源保護地取消了,所以龍江水務他們主動跟游仙武引公司(武引一水廠)簽訂了協同供水的協議,但是當時的供水量是比較小的。今年5月30日,武引二水廠正式投用,目前松埡從武引協同過來的水,就用的武引二水廠的水。”肖尤瓊說。
盡管武引二水廠投用后理論上能滿足日常需求,但老舊管網成了新瓶頸。肖尤瓊坦言:“松埡的供水管道還是比較老舊,因為管網的老舊會出現一個最直接的問題,會導致管網的漏損率比較高,就會影響這邊的水量和水壓,改造起來也還是有一定的困難,最主要是水務公司改造意愿不是很強,因為他們比較困難,要改造的話投入的資金還是不少的。”
針對這一情況,肖尤瓊表示,目前正推進平臺公司和龍江水務的并購合作,同時安排龍江水務對漏損率較高的管道進行提升改造,以提高協同水量利用率。更長遠的規劃則著眼于“多水源保障”——按“跨區域、管聯通”原則,開茂水廠沿二環路供水主管建設已納入規劃,力爭2030年形成多水源供水網絡。
對于居民提到的限壓供水時的應急措施,肖尤瓊也作出回應:“上一次那兩周出現的情況也是在武引公司和我們的意料之外,我們沒想到搶修的時間會這么長,我們要承認這個事情沒做好,考慮得不全面。如果下一次松埡鎮再遇到這種極端天氣下供水不足的問題,我們住建局會安排供水公司準備應急送水車,停放在一個相對比較合適的位置,提前發通知,請轄區居民做好相關的取水準備。”
記者手記:
松埡鎮的用水難題,折射出在環保要求更高的背景下,水源切換與管網更新的多重矛盾。擰開水龍頭即有穩定水源,也是居民應享的基本民生保障。希望屬地能加速政企協同推進管網改造,縮短“過渡期”,建立常態化應急送水機制,盡最大努力方便群眾用水。
(涪江觀察記者 陳歡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