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壯美畫卷的鋪展,離不開人才這支靈動“畫筆”;民生福祉厚實答卷的書寫,關鍵在于人才。唯有做好人才工作,厚植“近者悅而盡才、遠者望風而慕”的良好生態,讓人才活水充分涌流,方能潤澤鄉村廣袤大地,讓鄉村在接續奮斗中迸發蓬勃生機與活力。
重視人才“小事”,聚焦鄉土需求。智慧農業的數據調試、非遺工坊的技藝改良、電商直播的運營優化……這些看似零散的“小事”,實則蘊含著鄉土發展的核心需求。忽視人才訴求,就會陷入“有技術無處施展、有想法難尋平臺”的困局。唯有將人才面臨的“關鍵小事”,當作鄉村發展的“頭等大事”,才能讓人才真正扎根鄉土。關注人才的創業煩惱、傾聽他們的技術困惑,以務實行動解決急難愁盼,才能讓人才在鄉土間找到歸屬感,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破解育才“難事”,鋪就成長順途。破解困局,需靶向施策、精準發力。立足地方特色繪制“產業人才地圖”,以“項目+人才”柔性引才模式,推動科研成果與鄉土需求無縫對接;實施“青苗計劃”、推行“導師幫帶制”,將果園茶園變為課堂,把項目攻堅化作實訓場,讓人才在實踐磨礪中錘煉真本領。建立“揭榜掛帥”機制,激發人才創新熱情;打造“田間課堂”,培育本土“土專家”。當育才舉措貼合實際、落到實處,那些橫亙在成長路上的“難事”,終將轉化為鄉村振興的“順途”,讓人才成長與鄉土發展同頻共振。
做實留才“實事”,提升服務溫度。人才愿意扎根鄉村,既看政策力度,更看服務溫度。完善“資金扶持+稅收優惠+職稱傾斜”的政策工具箱,建設人才公寓、優化醫療教育配套,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這只是基礎。打破“唯論文、唯學歷”的偏頗做法,設立“鄉村振興人才獎”,讓“田秀才”“土創客”登上榮譽舞臺,才是留住人心的關鍵。此外,鄉村留住人才,不僅要靠“梧桐樹”般的政策,更要靠“生態圈”。定期舉辦農業技術研討會、創業經驗分享會,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讓人才在思想碰撞中激發靈感,在協同創新中實現價值,方能讓鄉村真正成為人才干事創業的熱土。(李曼)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