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為了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及中央、省委關于加強基層教師隊伍建設的指示精神,6月22—27日,四川省劉朝霞名師工作室聯合壤塘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壤塘縣8名“一村一幼”骨干教師及輔導員赴綿陽優質幼兒園開展了以“跟崗學習 研修成長”為主題的一周入園跟崗研修活動,旨在學習交流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提升的新問題、新思路和新經驗,推動“一村一幼”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助力民族地區學前教育質量邁上新臺階。
6月23日,一場莊重而熱烈的開班儀式在綿陽市開元實驗幼兒園拉開帷幕。四川省劉朝霞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劉朝霞園長出席儀式,強調本次研修旨在通過“深度浸潤”讓教師近距離觀察、體驗先進保教模式,要求學員珍惜機會、學用結合,為民族地區學前教育注入新活力。
開班儀式結束后,跟崗教師迅速投入學習,教師們深入結對班級,全程參與幼兒一日活動,學習指導老師晨間接待、集體教學的組織策略,生活環節的指導技巧、游戲時間的共同參與……在沉浸式體驗中,全面學習班級管理、教育方法及家園溝通策略。積極參與跟崗班級“期末匯報”與“大班畢業典禮”活動,從活動策劃到場地布置,從幼兒成長照片整理到畢業舞臺裝飾,跟崗老師們與園所指導教師協同合作,在實踐中收獲專業成長。
據了解,此次跟崗研修還走進了北川羌族自治縣安昌幼兒園、北川羌族自治縣桂溪小學附屬幼兒園、綿陽市公園路幼兒園(北綿園區)三所幼兒園,大家以參觀環境、觀摩活動、對話交流、問題研討等方式,深入學習了綿陽市各優質園所的學前教育經驗,全面了解各個園所在“園所管理、環境創設、課程建設、師資培養、家園共育”等方面的思考與實踐。
6月25日,跟崗教師參加由教育部“雙名計劃”何云竹名園長工作室發起,聯合綿陽市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四川省陶行知研究會幼兒園園長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的“2025年綿陽市幼兒園教師課程能力提升公益培訓”。培訓以“幼兒園課程變革與創生”為主題,通過主旨報告、專題講座與案例分享,共同探索園本課程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
虞永平教授在《幼兒園教師的課程意識》主旨報告中,立足兒童發展規律,深刻闡明“兒童是課程核心”的理念,指出課程的根本問題即兒童問題。他結合豐富案例,系統闡釋了幼兒園教師必備的“兒童意識、目標意識、計劃意識、資源意識、過程意識、反思意識”等六大核心課程意識,為參訓教師構建了堅實的理論指引與實踐框架。
崔勇副主任在《AI時代的幼兒教師》專題講座中提出,AI時代正在重塑教師的思維模式與職業境界,最優秀的幼兒教師,將是那些能夠嫻熟駕馭技術工具,同時始終以溫暖之心守護孩子童真的人。他勉勵教師們堅守教育本質,以純粹之心應對復雜挑戰,積極擁抱技術變革,在真實場景中著力培養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教育部“雙名計劃”何云竹名園長工作室兩位成員園長分享了課程改革的實踐案例,分別展示了幼兒園課程創生與傳統文化傳承的創新實踐,生動詮釋了教師如何立足兒童本位,創新課程實踐,并清晰展現了課程改革的具體路徑與顯著成效。
6月27日上午,四川省劉朝霞名師工作室領銜人與“一村一幼”跟崗教師一起進行跟崗總結座談。跟崗教師分享一周的學習心得感悟,指導教師談跟崗期間的教師學習點滴。
此次跟崗研修,通過“多園所浸潤+多環節跟崗+多主題研討”的模式,讓參培教師全面接觸優質園所的教育理念與實踐,在“看、學、做”中深化對“幼兒評價”“保教質量”的理解。正如領銜人劉朝霞園長所言:“希望老師們將所學帶回村幼、輻射更多偏遠園所,以點帶面推動民族地區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未來,四川省劉朝霞名師工作室將持續深化"一村一幼"參培教師實踐轉化跟進工作,通過“線上研討+線下培訓”相結合的多元形式,助力教師將學習成果切實轉化為教育實踐,為民族地區幼兒成長筑牢更堅實的教育根基。(陳麗娟 張焱 黃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