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規民約
近日,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榜單發布,梓潼縣許州鎮天寶村榜上有名。榜單背后,是天寶村通過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培育文明鄉風民俗、提升村民綜合素質等系列舉措,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在繪就幸福宜居鄉村畫卷的征程中邁出堅實步伐。
□周一帆 記者 劉曉東 文/圖
近日,記者走進許州鎮天寶村看到,平坦的水泥路通村達戶,道路兩旁的房屋錯落有致,庭院干凈整潔,文明標語隨處可見,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幅徐徐鋪展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實則是以精神文明為硯臺、產業發展為墨錠研寫出的時代答卷。
文明實踐,是鄉村振興的精神鑄魂工程與發展動能引擎,是以思想浸潤、文化賦能、治理創新激活鄉村振興的內生力量。近年來,天寶村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柚文化社科基地等陣地,讓“文明餐桌”“好家風好家訓”等主題活動如春雨般浸潤鄉間,從“文明上網”的新風倡導到“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的全民行動,從道德模范評選到“許州好人”的榜樣引領,文明的種子在田間地頭生根發芽。
鄉村環境,不能單單只是“一時凈”,更要保持“時時美”,而天寶村的生態振興圖景正是靠著一份堅定的蛻變決心:村干部與志愿者化身“文明宣傳員”,用手冊、條幅勾勒“庭院美”的行動指南;“廁所革命”與危房改造如妙筆點睛,近1000戶廁所改造、8戶危房煥新,讓青磚黛瓦間盡是宜居詩意。如今漫步村中,綠樹掩映的巷道不見雜物,墻繪上文明標語與枝頭綠意相映成趣……
當村容村貌完成從“素顏”到“淡妝”的蛻變,天寶村也將服務觸角延伸至民生肌理,讓志愿春風吹拂每一處生活褶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如同一座“能量樞紐”,89場志愿服務活動在這里啟程——理論宣講如春風化雨,法律援助為村民撐腰,健康科普送醫上門。志愿服務隊穿街走巷的身影,成為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的鮮活注腳。
一直以來,天寶村村民有種植蜜柚的傳統,面對蜜柚產業“零散弱”的困局,天寶村以黨建品牌破題:20萬畝柚林如綠色海洋,紅色黨建標語與金黃蜜柚交相輝映。這里不僅是現代農業示范區,更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當紅色組織力激活產業生產力,零散小農戶便凝聚成市場競爭的“強主體”,傳統蜜柚產業也蛻變為帶動群眾增收的“金鏈條”。
厚植文明沃土,擦亮幸福底色。“全國文明村鎮”金字招牌下,天寶村用山水為紙、文明為墨,正書寫著“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時代答卷。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