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文同詩竹園清風館內學習包粽子
綿陽新聞網訊 當粽葉的清香與兒童節的歡笑聲交織,鹽亭迎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近日,以“粽享童趣雙節同歡”為主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鹽亭縣展開,通過民俗體驗、手工創作、鄰里互動等多元形式,讓傳統節日與童真歡樂碰撞出別樣火花。
在文同詩竹園清風館內,廊檐下五彩綢緞隨風搖曳,艾草的清香彌漫其間。長桌上,糯米、粽葉、紅棗等食材整齊擺放,一場充滿趣味的傳統美食制作課堂熱鬧開啟。
“先把粽葉卷成漏斗形,注意留出一角別漏米……”在工作人員的示范下,市民和孩子們紛紛動手嘗試包粽子。翠綠的粽葉在指尖翻飛,填入餡料、捆扎定型,不一會兒,形態各異的粽子便擺滿桌面。包包子環節同樣熱火朝天,面團在揉捏搟壓中變成一個個飽滿的包子,孩子們盯著自己的“作品”,眼中滿是成就感。
除了美食制作,傳統手工體驗區更是人氣爆棚。孩子們身著漢服,專注地縫制艾草香囊,一針一線間寄托著驅邪避疫的美好愿望;在蛋殼上繪制端午彩蛋時,他們發揮創意,用彩筆勾勒出龍舟、粽子等元素;拼裝龍舟模型的過程中,老師適時講解端午競渡的歷史淵源,讓孩子們在動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
“我學會了包粽子,還做了香囊送給媽媽!”小學生陳明鳳舉著手中的戰利品興奮地說,“原來端午節不只是吃粽子,還有這么多有意思的習俗。”
在鳳靈街道,“粽香傳情暖鄰里艾葉繞指誦端陽”活動讓社區充滿溫情。長桌旁,居民們圍坐在一起包粽子,手法熟練的阿姨們一邊分享著“獨家秘方”,一邊指導小朋友如何讓粽子“站得更穩”。當棱角分明的粽子堆成小山,空氣中彌漫的不僅是粽葉的清香,更是鄰里間的親切與溫暖。
南街社區的文藝匯演則將活動推向高潮。舞蹈《幸福中國》用歡快的舞步詮釋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景劇《孝敬婆媽》以真實的生活場景傳遞孝老愛親的美德,《萬千感恩》的優美舞姿更是贏得陣陣掌聲。居民們用自編自導的節目,表達著對傳統節日的禮贊和對家國情懷的深刻理解。
此次活動巧妙融合端午民俗與兒童節氛圍,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親近傳統文化的機會,更搭建了鄰里交流的平臺。從民俗體驗到文藝演出,從親子互動到鄰里聯歡,鹽亭用一場充滿溫度的“雙節”活動,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生,也讓文明之花在溫馨和諧的氛圍中悄然綻放。當端午的艾草與“六一”的笑臉相映成趣,這座城市正以獨特的方式,書寫著文化傳承與時代進步的美好篇章。(付艷 梁其偉 記者 彭紫薇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