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四川農村日報》刊發文章《年產值超4億元 這顆獼猴桃有啥不一樣》,以綿陽市安州區一顆獼猴桃如何發展成年產值超 4 億元的大產業為主要報道內容,點贊綿陽抓好農產品的品質與品牌,提升產業附加值。具體報道如下:
年產值超4億元
這顆獼猴桃有啥不一樣
□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裴玉松
一顆獼猴桃發展成年產值超4億元的大產業要多久?綿陽市安州區給出的答案是25年。8月25日上午,第二屆安州紅陽獼猴桃文化旅游節暨電商營銷節開幕式在安州區黃土鎮如約而至。活動以農文旅融合為載體,通過電商直播、現場簽約、特色展銷等形式,擴大安州區紅陽獼猴桃影響力,助力鄉村產業發展。活動背后,藏著當地政府持之以恒培育獼猴桃產業的秘訣:抓好品質與品牌,提升產業附加值。
參加電商營銷節的種植戶將獼猴桃擺放整齊,現場銷售。裴玉松 攝
良種+良技保證產出品
眼下,在黃土鎮獼猴桃產業示范基地,村民們正忙著采摘獼猴桃。早在1999年,安州區第一棵獼猴桃便在原樂興鎮(現劃歸黃土鎮管轄)種下。如今安州區獼猴桃投產面積達2.8萬余畝、產量預計3.5萬噸以上,成為西南地區紅陽獼猴桃集中種植區域最大、單產最高的地區。其中,黃土鎮獼猴桃核心種植面積超1.65萬畝,占安州區紅陽獼猴桃產業“半壁江山”。
在產業發展初期,安州區便十分注重把控獼猴桃品質。“這些年來,我們選取了適宜本地栽種的獼猴桃良種,同時加大良技推廣力度,確保賣出去的獼猴桃質量有保障。”安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肖代軍說。今年5月,安州區又對紅陽獼猴桃種植技術規程進行了修訂,涵蓋潰瘍病防治技術、剪枝技術等內容,更好指導種植戶生產。現場參加展銷的獼猴桃種植戶谷有明介紹,從農資到管護再到銷售,政府會派人來指導,保證產出品質。“這邊的獼猴桃品質好,我自己買來吃,也買些送人。”趁著周末,市民羅亞從綿陽趕來活動現場體驗。
線上+線下銷路暢通收益好
好品質是產業發展的基礎。但一顆獼猴桃要變成“致富果”,還需要打通銷路。活動現場,種植規模超千畝的安州區指代心紅獼猴桃專業種植合作社理事長金華與上海虹橋姚氏水果批發部負責人姚啟國、湖北斐曦農業負責人尹春明簽署了銷售協議。不久后,這些獼猴桃將從基地被直接銷往上海、武漢、南寧等地。傳統銷售之外,安州區也十分注重探索“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我們對種植戶進行培訓后,大家在基地打開手機就可直播銷售,每天大概能賣1.6萬斤。”黃土鎮黨委書記范奕誠說。目前,黃土鎮線下銷售獼猴桃已達9800噸,而通過電商途徑銷售的數據是4200噸,后者呈逐年遞增趨勢。
銷路暢通背后,有良好的品牌支撐。安州區紅陽獼猴桃如何提升知名度?進入黃土鎮轄區,道路兩旁“西部獼都”等宣傳標語引人注目。近年來,安州區重點打造獼猴桃公共品牌“安獼”,還注冊了“指代心紅”“西部獼都”等獼猴桃品牌,多管齊下提升獼猴桃知名度。去年,首屆安州紅陽獼猴桃文化旅游節暨電商營銷節期間,吸引了不少周邊消費者前來品鑒、觀光,品牌效益日益釋放。今年,安州區利用網絡、電視、廣播等各類平臺形成強大的宣傳合力,增強活動吸引力、提升紅陽獼猴桃品牌辨識度。肖代軍認為,安州紅陽獼猴桃產業形成了“品種、品質、品牌”良性發展閉環,給農戶帶來了良好收益。
未來,安州區將在強基礎、延鏈條、促增收上下功夫,打造集采摘加工、觀光旅游、農耕體驗為一體的農旅融合全產業鏈,讓小小獼猴桃真正成為群眾致富大產業。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視覺綿陽資料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