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對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作出了系統部署,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落實全會精神,四川正奮力激發全省文化產業、文化事業創新創造活力,以高質量發展應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
記者 陳宇韜:這,是文軒books書店,名字很洋氣,但洋氣的可不止名字。大家可能也發現了,這里跟別的書店有些不大一樣。因為在這里,你不僅能夠收獲翻閱書籍的快樂,還能夠沉浸在多元的文化空間里,更好地去享受生活。
作為我國大型出版傳媒國企,新華文軒的改革之路從經營產品向閱讀服務開始轉變。眼前的這家充滿設計感,擁有濃厚文化氣質的書店打破了人們對傳統書店的刻板印象。新華文軒,一個80多歲的老品牌,也可以在創意、高顏值、多業態上輕松拿捏,讓人眼前一亮。
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閱讀服務事業部副總經理 嚴強:我們這個店它定位就是都市青年的文化閱讀領地,它的品牌理念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面孔,就是我們要讓它不僅僅是一個賣書、看書的場所,更是思想交流、文化匯聚的場所。
多個獨立的文化空間、不同的客群設計理念、提供差異化的文化服務,文軒books構建起店內店外融合、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型文化消費服務體系,更多讀者也從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文化休閑方式。
讀者 江女士:這個書店對于我來說,在這里可以得到更平靜的心靈感受,除去書店的常規內容之外,它還有文創,還有其他很多的獨立于書店的區域,讓人感覺可以在這里逛一整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中,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深化文化領域國資國企改革等內容,讓在新華文軒工作了37年的嚴強信心倍增,如何落實全會精神,如何讓優質文化服務惠及更多群體,嚴強心里也更加有譜。
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閱讀服務事業部副總經理 嚴強:我們的目標是從網紅變長紅,從好美到美好的這么一個書店,以精準的高質量發展來實現量和質的協調發展。
繁華都市的文化地標見證了我省文化企業的改革轉型,而寧靜鄉村的文化空間,則成為文化資源下沉,公共文化服務普及的生動注腳。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正值暑假,來自南充閬中市思依鎮楊家河村的50余名孩子聚在一起吟誦古文,參加該村童齡書院舉行的暑期活動。童齡書院修建于清朝同治年間,上世紀50年代拆除。2021年,在當地群眾、在外鄉友、熱心企業的捐資捐物下,童齡書院重建成了現在這樣藏書一萬多冊,擁有國學講堂、書畫室、閱覽室,規模遠超舊書院的農村文化生活新陣地。
學生 楊晞俸:暑假能夠參與到這里的活動,我覺得十分有意義,它帶給我了知識啟發、情感上的體驗,以及心靈上的安慰和享受。
閬中市思依鎮副鎮長 黎帥:童齡書院建立是我們思依鎮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舉措之一。書院建立后,舉辦了祭孔大典、世界讀書日、農民夜校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惠及周邊群眾3000余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接續傳承。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機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的目標任務在童齡書院身上得到對應體現。截至目前,四川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3.76萬個。
對標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任務清單,四川高站位、高標準,高要求,加快構建巴蜀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體系、加強巴蜀文化的研究闡釋和價值轉化。一批弘揚時代正氣、彰顯中國特色、四川風格的文藝佳作屢受觀眾好評;三星堆新館成為全國熱門目的地;自貢彩燈2023年文化出口首次突破5000萬美元,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點亮,四川文化產業不斷壯大,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不斷推陳出新,文化軟實力得到明顯提升。今年上半年,四川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達到2965家,資產總規模9396.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實現營業收入2557.7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9%。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