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緬懷革命先烈保衛祖國、維護人民利益,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英勇事跡,將先輩的革命精神融入學校思政教育,3月27日上午,三臺縣第一中學政教處、校團委依托本土紅色資源,開展了以“傳承先烈精神,永遠跟黨走”為主題的清明祭奠英烈活動。三臺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三臺縣梓州薪火志愿服務隊、北壩鎮退役軍人服務站以及東河路社區和梓北社區工作人員參加了此次活動。
早上8:30—9:00,一中師生前往三臺縣會仙路看望了90多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周敦和老人。老人動情回憶當時的艱苦作戰經歷:眼前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腳下是溝壑縱橫的山嶺,頭頂是美國狂轟濫炸的飛機.....雖已90高齡,但老人依然鏗鏘有力地喊出當時的戰斗動員口號:不上功臣榜,便上烈士塔!在上甘嶺戰役中,老人在槍林彈雨中搶救了多名傷員,榮立國家三等功。聽完周敦和老人驚心動魄的講述,同學們無不動容。在抗戰老兵的身上,同學們感受到強烈的震撼,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從來都不是嘴上說說那么簡單。英雄都是在默默無聞中砥礪前行,在平凡中揮灑碧血丹心。
9:00—9:30,一行人繼續前往維和烈士余仕利家中看望烈士父親余華海先生,并邀請余華海老人一同前往烈士陵園。
上午11時許,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清明祭掃活動正式開始,全體活動人員面向紀念碑列隊站立,向革命先烈敬獻花籃,鞠躬默哀,表達了對先烈們無盡的緬懷和崇高的敬意。
英烈家屬余華海老先生給同學們講述了維和戰士余仕利的英雄事跡:余仕利于1993年赴柬埔寨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遭遇恐怖分子的襲擊犧牲,時年21歲,在黨和政府的妥善安頓下,終于魂歸故里。余華海老先生也是一位退役軍人,經歷戰爭的他和萬千中華兒女一樣,期待和平、渴望和平,給四個兒女取名也將“勝利和平”蘊含其中。提起兒子,老人家有對恐怖分子給無辜百姓帶來災難的憤慨,更有為兒子捐軀赴國的自豪以及對黨和國家的無限感恩,面對傳承紅色基因的一中學子,更是滿懷深情和殷切希望。
該校帶隊領導姚斌秘書長強調了此次掃墓活動的重大意義,要求同學們牢記歷史,從先輩的奮斗歷程中汲取力量,銳意進取,將青春的理想融入偉大的中國夢,為民族復興而努力奮斗。學生代表陳建帶領同學們用鏗鏘的誓言表達了一中學子繼承遺志、奮勇前行的決心。
隨著紅色講解員的深入講述,同學們看到了革命志士的萬千忠骨,看到他們以萬千熱血書寫灼熱信仰和熾烈的家國情懷,他們的精神激勵了一中學子接續奮斗,勇往直前。
先輩們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將永遠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一中師生也定會用好紅色資源,講好英雄故事,將紅色血脈代代延續,將先輩們打下的“泱泱山河”助推到更“盛世“的中華!(滕麗君 黃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