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文露敏
進入10月,涼山州布拖縣天氣漸冷,黑綿羊進入補飼期。
“黑綿羊”,是涼山州布拖縣委常委、副縣長艾晨輝筆記本上的“常客”。作為國家能源集團四川公司派出的干部,這幾天,他正專注于黑綿羊全產業鏈延升補強、全生命周期追蹤溯源等工作。
去年9月,四川正式啟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在省國資委統籌規劃下,四川78戶國有企業承擔起縣域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優勢資源開發等重任。
時間走過一年,10月17日,全省國資國企托底性幫扶欠發達縣域工作推進會在涼山州西昌市舉行。在布拖縣現場考察時,與會者欣喜地發現,從種源保護、智慧化養殖,到屠宰加工、冷鏈物流,“一只羊”到“一條鏈”的故事越來越精彩。
不只是黑綿羊,不只是布拖縣。一年來,在全省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中,國資國企不斷蹚出一條條新路。
布拖縣黑綿羊交易中心。受訪者供圖
越走越實的產業幫扶之路
從甘孜州白玉縣沙馬鄉德西村到白玉縣城,車程要1個半小時。“這條路感覺越走越‘短’了。”今年,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派駐德西村第一書記張鐳,到縣上頻次更多了。
“是為了公司捐資打造的‘紅泉谷’文旅項目。”張鐳介紹,這是德西村村集體經濟的第一個產業項目。項目建成后,將為附近約萬名交通建設者的生活配套提供便利,為德西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群眾就近就業提供新的工作崗位。同時,每年將為德西村集體經濟帶來不低于股權投資額5%的保底分紅。9月,項目主體框架建設已完成,“這幾天,正在進行室內軟裝、道路硬化、環境綠化,朝著元旦前建成的目標推進。”
白玉縣“紅泉谷”文旅項目。受訪者供圖
對老百姓而言,拔地而起的項目背后,是全新的收入增長點。
今年2月,省國資委、省委宣傳部、財政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制定《國資國企托底性幫扶欠發達縣域振興發展實施方案》,細化落實《關于加快推進革命老區脫貧地區民族地區盆周山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和《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十條措施》,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
“產業幫扶被列為主攻方向,統籌推進縣域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優勢資源開發。”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指出其中的重點。
如果說德西村的文旅產業是“從無到有”,涼山州普格縣的艾草產業則是“從有到優”。
在脫貧攻堅時期,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就幫助普格縣發展培育高原艾草產業。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啟動后,該集團進一步加大對艾草產業的全方位培育力度。“通過引入清華控股旗下高新技術團隊,建設艾草分子本草數據庫、高原艾標準化實驗室、艾草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平臺等,普格縣的‘土特產’插上科技翅膀,越飛越遠、越飛越好。”說話間,四川能投涼山生態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宏斌展示著用新鮮艾草制取的艾柱、艾條和精油。
記者從全省國資國企托底性幫扶欠發達縣域工作推進會上獲悉,截至9月底,國有企業在39個欠發達縣域存續和新落地產業幫扶項目183個,總投資超1950億元,涉及清潔能源、特色農牧、基礎設施建設、文旅資源開發等。其中,華電金川新能嘎斯都一期20萬千瓦光伏項目已實現全容量投產運行,為阿壩州金川縣群眾提供技術及勞務崗位120余個;川煤集團計劃投資1000萬元在涼山州喜德縣推進紅莫鎮2MWp分布式光伏項目;蜀道集團累計投資超3000萬元,實施成都—阿壩縣充電基礎設施全覆蓋托底性幫扶項目,建成快速充電車位135個……
產業幫扶發展之路,正越走越實。
越走越寬的托底幫扶之路
近期,四川川投君融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項目團隊有點忙。作為南充首只托底性幫扶產業基金管理人,他們要盡快推進四川川投興儀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的首批項目篩選和對接工作。
國資國企托底性幫扶39個欠發達縣域,金融賦能的作用也被著重強調。今年以來,四川支持國有企業以市場化方式與欠發達縣域共同組建振興產業發展基金,鼓勵省級產業引導基金參與,重點投向欠發達縣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環節等項目。
川投君融相關負責人表示,產業基礎薄弱的欠發達縣域想要招引項目落地,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股權投資基金是破題之法。“基金是市場化運作,我們在選項目、選產業,項目方也在選基金和地方產業基礎,找到合適的項目,才能實現‘基金扶持產業、產業反哺基金’的良性循環。”
四川川投興儀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基金規模達2億元,由川投集團、四川南充臨江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四川首德投資集團三方共同出資設立,將主要投向儀隴縣以及南充其他區域內的分布式光伏、風電、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項目。川投君融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產業方向與川投集團主責主業息息相關,能夠最大程度發揮基金產業引導作用。
在新路子上摸索前行的,不只是川投集團。
《國資國企托底性幫扶欠發達縣域振興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優勢資源開發利益共享機制,積極探索“股權合作、聯合開發、就地注冊、互利多贏”等模式。一組數據可見成效:29戶企業已在24縣注冊子公司、分公司及合資公司43戶。
這幾天,四川省港投青川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建忙著與幾家商會探討廣元市青川縣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同時拓展其他產業。一天幾十個電話、一個月上百頁工作臺賬,已成為陳建的工作日常。
港投青川發展公司由省港投集團及下屬4家直屬企業共同出資組建,于9月12日揭牌成立。作為青川縣托底性幫扶的專門平臺,港投青川發展公司既是投資者、又是協調者,還是“筑巢”者。陳建介紹,青川縣內的項目資源和信息較為分散,需要統籌協調項目開發運營中涉及的資金、人才、技術、政策補貼、市場渠道等資源,確保產業項目落地實施的整體有序,“公司的設立,可以確保幫扶工作動力足、可持續,把更多的產值、稅收、盈利留在當地。”
托底性幫扶的新路,正越走越寬。
越走越密的持續造血之路
國慶假期結束后上班第一天,蜀道集團投資近1000億元的川主寺至汶川、郎木寺至川主寺、川主寺至紅原3條高速公路同時開建。同一天,在建的久馬高速項目現場建設如火如荼,向2026年全線貫通目標全力推進。
久馬高速。受訪者供圖
一條條公路,就像一根根血管,為欠發達縣域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已通車的汶馬高速上,也迎來了“新血液”。蜀道集團四川汶馬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運調中心監控員黃鑫,原本是阿壩州阿壩縣交通運輸局的臨時聘用人員,通過“蜀道集團—阿壩縣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和機電運營維護技術”第一期成人學歷教育培養班,今年8月,他與43名學員一同奔赴一線崗位,開展實踐鍛煉。
“開設這個培養班,是我們建立人才培育長效幫扶機制的創新探索。”蜀道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培養班分兩期,由蜀道集團出資委托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為阿壩縣定向培養交通專業人才。
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國資國企托底性幫扶欠發達縣域工作啟動以來,各企業加大育才促就業力度。川煤集團采取定向招工、中職教育招生等方式,為喜德籍務工青年提供到集團所屬煤礦就業的機會;川投集團構建就業就學幫扶機制,設立就業培訓與社會實踐基地,依托“中國牙谷”及資陽口腔職業學院的優勢,實施生源地直通車、專場招聘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金川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王俊勇介紹,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公司在金川縣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70余人次,并持續面向阿壩州開展專項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招聘。
“阿壩州正加快建設國家級清潔能源示范基地,我們積極參與州內水電、風電、太陽能開發,為大中專畢業生提供生產、基建等多種工作崗位,促進穩定就業。”華電四川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介紹。
打通就業路的同時,農產品流通渠道建設也在持續深化。
9月舉行的第十屆四川農業博覽會首次設立39個欠發達縣域優選產品展區,集中展示國企幫扶成果和欠發達縣域優質特色產品和農文旅資源。
幫扶企業數量、消費幫扶總額、總訂單數……在四川省商業投資集團展區,一塊顯示大屏將匯集39個欠發達縣域優質農產品的“39幫扶集市”放到了現場。這是在省國資委指導下,該集團創新推出的全省首個數字消費幫扶平臺,今年1月正式上線后,已快速實現對39個欠發達縣域、5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全覆蓋,已服務消費者超28萬人次,消費幫扶總額超1.05億元。
持續造血之路,正越走越密。
新聞多一點>>
國資國企幫扶“成績單”
去年9月以來,全省國資國企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的決策部署,將企業所能與縣域所需緊密結合,以產業幫扶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扎實推動欠發達縣域追趕跨越、加快發展。
強化統籌協調
·舉行國資國企支持欠發達縣域振興發展啟動儀式
·推動出臺《國資國企托底性幫扶欠發達縣域振興發展實施方案》
·創新開展國資國企矩陣式幫扶,在巴中舉行首場集中簽約儀式,簽約總投資超1170億元
·85戶幫扶企業認真制定“一企一策” 幫扶規劃和年度幫扶計劃,積極落實年度任務“六張清單”,各項幫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突出產業幫扶
·存續和新落地產業幫扶項目183個,總投資超1950億元,涉及清潔能源、特色農牧、基礎設施建設、文旅資源開發等
(1)18戶企業開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總投資超327億元
(2)26戶企業開展黑綿羊、高原艾草等現代農業畜牧產業項目總投資近13億元
(3)8戶企業開展道路基建項目總投資超278億元
(4)6戶企業開展度假酒店、非遺產業等文旅項目總投資超6600萬元
加強金融幫扶
·組建振興發展基金,6戶企業新建振興發展基金,總規模10億元
·四川農商銀行、國寶人壽、四川金控集團等累計授信金額超63億元
深化銷售幫扶
·57戶企業通過線上銷售平臺幫助銷售特色產品超1.6億元
·34戶企業幫助線下銷售特色產品超1億元
注冊企業有效落實
·29戶企業已在24縣注冊子公司、分公司及合資公司43戶
鞏固就業幫扶
·幫扶國企向39個欠發達縣域共派出158名干部擔任專班成員或駐村第一書記
·29戶企業提供就業崗位2162個、接收人員培訓716名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