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聲
“小鎮”故事,今年有點多。
10月16日,“賽迪四川”再次就鎮域經濟發布研究報告。
2024鎮域創新發展潛力500強暨中部100強、西部100強榜單中,綿陽共13個建制鎮上榜。其中,4個鎮上榜創新發展潛力500強榜單,數量居全川之首;9個鎮上榜創新發展潛力西部100強,數量僅次于成都。
不少人可能覺得這個榜單似曾相識。5個多月前,同樣是“賽迪四川”,發布了全國鎮域經濟500強暨中部100強、西部100強榜單,綿陽6地上榜,進位明顯。可以看到,在兩份“百強鎮域”榜單中,綿陽鎮域經濟均表現不俗,進階有度、變中有勢。
鎮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是壯大縣域經濟總量、增強縣域經濟活力、提升縣域經濟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此前,通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鎮域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大部分鄉鎮承載能力偏弱、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吸納就業能力有限的短板仍然存在。近年來,綿陽堅持典型開路、先行先試,先后成立工作專班,出臺九條政策措施,選取基礎條件好、發展動力足、輻射帶動強的鄉鎮開展試點,以點帶面激活“鎮能量”。
就像小說故事中的主角,總要經歷一番試煉成長一樣,細數上榜鎮域名單,不論是持續領跑的江蘇、浙江等東部發達地區,抑或是擁有無限潛力的西部地區,各地的“鎮興”之道皆離不開“創新”二字。
以此次位居“鎮域創新發展潛力西部100強”榜首的涪城區青義鎮為例,背靠眾多硬核實驗室、科技企業、高端人才等創新要素,當地瞄準新興產業、賽道產業,5G、大數據、衛星研發和制造等創新項目相繼落戶,找準了自身特色優勢和產業發展趨勢的最佳結合點,從而推動了產業集約集聚、延鏈成片,增強了鎮域經濟內生發展動力。這是一個以科技創新,淬煉“硬核”的故事。
實踐證明,不論是工業重鎮,還是農業大鎮、文旅名鎮,或是商貿強鎮,發展壯大鄉鎮經濟,首要的就是立足鄉鎮區位特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努力挖掘特色、創造特色、做強特色,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產業尤其是特色產業。
涪城區吳家鎮制造業當家,聚焦新型顯示、汽車電子、航空航天三大優勢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綿陽惠科、富臨精工、龍華薄膜等大企業接踵而至,帶動一片、形成一群;位于農業大縣三臺的潼川鎮緊扣商貿服務業、鞋服制造等主導產業,瞄準成渝地區產業轉移精準招商,由此打破瓶頸、擺脫路徑依賴,實現“老樹發新芽”;以工業類為主導的游仙區小枧鎮一手做強工業領域優勢,一手策劃組織豐富的文旅活動,打造“Yu枧四季”特色文化項目品牌,經濟的活力和張力拉大……
“小鎮”故事是“創”出來的。各地有力改革、科學布局、精細落實,當許多故事情節鋪陳在一起,“創新”既體現在蓄勢聚能、鍛造新質生產力上,也體現在做優環境、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上,還體現在協調發展、多元融合上,不僅恰好契合了榜單評估標準中“創新主體、創新資源、創新成果”三個評價維度,其內在邏輯也躍然紙上: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期待,越來越多的綿陽鄉鎮把名字寫上榜單,講述更多的“小鎮”故事。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