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綿陽)
據說有一種野山羊,為了補充鹽分和礦物質,會不顧危險,費力爬上近乎垂直的絕壁。飛檐是鳥兒的風采,而走壁是它們的名場面。這些家伙倚仗矯捷,借助凸出的石壁登高,好似耍雜技,前腿邁出,羊蹄踏在恰能容足的壁石,后腳緊隨。有時踩滑,身體下跌,亦可及時穩住。尤為神奇的是還能轉身,要么高爬一步順勢側轉,要么俯身從下轉。嫻熟者進退自如,勝似閑庭信步,不知恐高為何物,畢竟“高處不勝咸”(在四川話中“咸”“寒”同音)。遍布壁面的羊群中,還有半大的羊羔,落在長輩身后。它經驗不足,步子顫顫巍巍,大羊回首,眼神里有關切也有鼓勵。實踐煉出真知,刻苦兌現天賦,盡管姿勢不夠優雅,好歹站穩了,逐步朝上,它將成為后浪里的勇敢“攀登者”。
斑尾塍鷸體重約半斤至八兩,尖喙能長達十一厘米,羽毛呈棕栗色。晃眼一看,酷似嘴部變異的未成年鴨子。在九千余種鳥類里,它并非體型最大、飛行速度最快、飛得最高的,也非飛行距離最遠、飛行時間最多者,卻擁有連續飛行距離最長的記錄。一只雄性斑尾塍鷸從阿拉斯加出發,歷經224個小時飛抵奧克蘭,行程12200公里。萬里遷徙途中,它不吃不喝不歇腳,是當之無愧的馬拉松飛翔冠軍。吹響出征號角前,會瘋狂進食,增重近一倍——壓縮體內器官,騰出空間儲存脂肪,減輕負荷的同時為遠行提供足夠的能量。為何使用這種自我折磨的遷徒方式?定然不是思鄉之故。難道是由于惹不起中轉站的天敵,被迫不眠不休地直飛?
攀壁之驚險,野山羊不會不清楚;遠翔之艱辛,斑尾塍鷸更是深有體會。但它們沒有望壁止步、望洋興嘆。一個從峭壁上尋覓立足之處,小心翼翼地跨站,身子緊貼凹凸不平的石面,即使磕得難受,兇險如影隨步,它們從不懼退,通過毫無防護措施的“攀巖”獲取生命的養分。健康尋常事,保養殊不易。一個不顧疲倦地振翅,跨越海洋,只為追逐、享受生命的陽光及溫暖,向陽而生、延續種群。胖是必需的狀態,瘦是必然的結果。漫長的磨煉,猶如澆到火焰上的一杯水,只會令其躥得更高。
原本不相及的羊與鳥,在山水間傾灑熱忱、傾盡全力,把極致演繹成人類心目中的精彩。其實所謂的驚心動魄,不過是常規操作,先輩、同輩、后輩如此,昨天、今天、明天依然如此。哪怕有伙伴墜亡,或者命喪兇禽猛獸之口,也不能阻止它們——日子本身是平凡乏味的,傾注辛勤、智慧之后,將變得可貴可敬。
無論動物或人,概不例外。人之一生,總會遇到需要征服的山壁、克服的困難,有雄心壯志者會選擇面壁而登,掙脫躲避的心安理得,把懦弱的自己拋在下面。每過一關,人生升華一分。想要成事,持之以恒是必備的品質,心懷目標,腳踏實地,雙手實干。缺少方向則渾渾噩噩,不踏實則好高騖遠,不務實則有忙無功。未必要效仿斑尾塍鷸一飛到底的壯舉——可歇氣,決不可泄氣。
好吧,挑起生活的重擔,釋放生活的重壓,超越生活的重力,帶著往日的得失、現時的經驗,沖入未來的懷抱。將不確定的問號熔鑄成完整的句號或驚艷的嘆號,至少不留下未完難續的遺憾。
編輯:譚鵬